一个全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的各种传统文化必将展现它的新生命,当然包括书法和中国画。这种新的展现一定会有所调整,但我们要相信,任何的调整和改变必须以非常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为基础,这样才不会违背各个传统学科精神内涵的永恒性。只有对传统经典具有深刻的认识,才有可能在新代环境下的各种调整中加强、扩大和丰富这门传统,从而继承并使其显露出更深层的意义。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任何事物都有根本与枝末,每件事情的发展都有先后逻辑,知道这个本末终始的道理,也就接近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中国山水画的学习也是这样,不能一己之见,盲人摸象。在对传统绘画没有深刻清晰的认识之前,我们最好找对方法踏踏实实的阅读、临摹,而不是任凭所谓的“感觉”去瞎涂乱抹,因为“感觉”并不等同于“学问”。
中国画的初学若舍掉笔法、墨法、章法而求之,将无有是处,黄宾虹先生说的“法者,古今授受不易之道”就是这个意思,对于中国画的初学者来说,学习宗旨的清晰和学习目标的明确至关重要,初学阶段的“先入为主”可能会影响学习者一生,因而必须依据经典认清传统实质,做到主观上的正本清源,从而建立正确的笔墨观,打下扎实的笔墨基础以求今后传承与拓展。
在正确的引导下,从前人的经典名作中去解读、寻求和深刻的体悟,是我们获得绘画理法的唯一途径。看似平常普遍的《芥子园画传》实是中国画入门不可多得的最佳教材,在《芥子园画传》中鹿柴氏(王概)就提出:“或贵有法,或贵无法,无法非也,终有法更非也,唯先矩度森严而后超神尽变,有法之极,归于无法”。只有做到“矩度森严”“有法之极”才能进入出神入化的“无法”境地。这些千古不易的规律,已经被无数的实践者所证明。
为了帮助同学们在山水画学习之路上,真正做到“理”的明确和“法”的掌握,便是开设这个线上教学班的目的。
学制及学费
初级班 : 1900元/人/16课时
中级班 : 2000元/人/16课时
高级班 : 2100元/人/16课时
全部科目报名 : 原价6000元/人,现优惠价5000元/人
11/18至24日荣宝斋画院线上课程报名黄金优惠周
11月18-19日线上报名缴费,6折,
初级班 : 1900元/人/16课时,现优惠价1140元/人
中级班 : 2000元/人/16课时,现优惠价1200元/人
高级班 : 2100元/人/16课时,现优惠价1260元/人
全部科目报名 : 原价6000元/人,优惠价5000元/人,现优惠价再6折,3000元/人
11月20-24日线上报名缴费,8折,
初级班 : 1900元/人/16课时,现优惠价1520元/人
中级班 : 2000元/人/16课时,现优惠价1600元/人
高级班 : 2100元/人/16课时,现优惠价1680元/人
全部科目报名 : 原价6000元/人,优惠价5000元/人,现优惠价再8折,4000元/人
开课时间
2022年12月
授课安排:每周授课2次
授课方式:直播讲课/微信群内发送教学视频/群内互动/画院面授体验。
联系电话:13717516917(郭树刚)15701584259(孙刚辉)
银行汇款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九棵树支行
户名:北京荣宝斋画院有限责任公司
账号:0200049819006942614
汇款备注填写:某某同学报某某工作室
结业事宜
1、各级学员课程结业后,统一颁发荣宝斋画院结业证书
2、所有学员均列入荣宝斋画院学籍管理,成为荣宝斋画院大家庭一员,优秀学员将来邀约参加荣宝斋画院专题展览及各类学术活动。
3、学习荣宝斋画院线上课程(初级、中级、高级班课程)可参加荣宝斋画院线上教学云展。
4、报名(初级、中级、高级班课程)全部课程学习结束后,在疫情管理规定下,择时安排同学们到画院本部,面对面授课、交流一周,深入解决线上教学临摹、写生、创作等方面所存在的各类问题,以补充线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初级班学制及学费 : 1900元/人,计16课时
授课教师:郭树刚孙刚辉洪大亮
第一部分:临摹
1、(四周 计8课时)
依据《芥子园画传》掌握山水画的基本“理”“法”问题。第一,首先明确什么是“石分三面”,什么是“树分四歧”,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恰恰是中国山水画构成的特殊之处。第二,中国画是以线为基本组成元素的,《芥子园画传》为木刻或石印版,没有过多的皴擦渲染,线的运用清晰明确,结合图版中文字方面的画理说明,加之示范讲解,明确笔法的提、按、转、折;以上两点便是步入中国山水画堂奥的第一步!
将《芥子园画传》里王安节的“青在堂画学浅说”作为贯穿整个学期的理论基础,此一篇,从中国画学习的方向,用笔用墨以至立品分宗,去俗变通等都有简明论述,结合此论学习便不会迷茫,事半功倍。
自始至终结合书法日课练习,每位同学从经典篆隶书体中选修一家坚持临习,定期辅导,以保障笔力的不断提升。
学习内容
(1)学习《芥子园画传》树法、石法、水法、云法、点景等基本绘画理法,明确“石分三面”“树分四歧”的绘画理念,掌握线条提、按、转、折的笔法要领。
(2)《青在堂画学浅说》循序渐进的讲解,作为理论方向。
(3)隶书《石门颂》、小楷赵孟頫《道德经》等书法选临指导,作为日课练习之一保障笔力提升。
2、(三周 计6课时):
明朝“吴门画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重要的文人画派之一,其开创者是沈周。
沈周的笔法汲取了北宋李成、郭熙、范宽以及明代“浙派”的硬朗和力度,下笔刚劲沉稳,顿挫跌宕,常以侧笔作斫拂式的短笔皴,同时又保留了董(源)、巨(然)和元人的浑厚含蓄,于凝重中见情致,于沉雄中见精微。笔力普遍纤弱的当下,学习沈周用笔无疑是一剂良药。沈周绘画承前启后,学习沈周可以起到从《芥子园画传》至宋元绘画学习的津梁过渡作用。
学习内容
(1)沈周小品《江山坐话》临摹技法
(2)沈周小品《鹤洞》临摹技法
第二部分:写生(1课时)
依据风景图片指导山水写生中的笔墨转换问题。
山水画写生师法自然(师诸物)是实践学习传统经验,寻找和启发自我的必经之路,但山水画写生又不同于今天风景画写生的概念,对于山水画的写生和创作黄宾虹先生说:“造化入画,画夺造化”,夺造画即是得神韵,而又不拘于现实世界的形似,因此山水画写生就需要有特殊的观察理念以及剪裁取舍的功夫。北宋郭熙《林泉高致》中就比喻了山水画的这一特殊观察理念:“学画花者以一株花置深坑中,临其上而瞰之,则花之四面得矣…学画山水者何以异此?”按此句从“瞰”的观察角度立论,再结合郭熙提出的“三远法”,这样才能表现出“山有脉络,水有源头,路有回转”从而把握住山川的整体气象,所以说中国画是以“心象”为旨归的,因而表现出来的并不是我们直观的焦点透视法所看到的那个真实的风景,这便是所谓的“写意精神”,恰恰这一点造成了大多初学中国画者的困惑。“以形媚道”的山水画不论是从观察理念,还是具体的笔墨技法,无处不在反应独特的东方智慧——阴阳辨证法则。因此它不同于风景画,不必忠实于风景,这些都是写生中的重要观念问题,更是西方绘画教育进入中国后急需明确的问题。在面对真实山川做笔墨写生转换时,这类问题尤为明显。
第三部分:创作(1课时)
结合对传统绘画的所学指导创作。
中国画的创作要求笔法要老,画意要新,要有热爱新时代的激情,在这个基础上,创立前人所没有过的新技法,才能体现出新的时代精神。自古名垂青史的大家,代表他们所处的时代精神者,都有所创新,创新越突出,家数也越大,也越能和时代精神共脉搏、同呼吸。所以创作出既有传承法度又有时代新意的作品才是一个画家的终极目标。
前人一幅画经营下笔,上留天,下留地,中间立意定景,在极填塞中也具有空灵之致,所谓“疏可走马,密不容针”,这些都是宝贵经验的透露。至元代饶自然更著有《绘宗十二忌》,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山水画创作中诸多应该注意的问题,为历代山水画家所珍视:一忌,布置拍密;二忌,远近不分;三忌,山无气脉;四忌,水无源流;五忌,境无夷险;六忌,路无出入;七忌,石只一面;八忌,树少四枝;九忌,人物伛偻;十忌,楼阁错杂;十一忌,滃淡失宜;十二忌,点染无法。诸如此类山水画构成、笔法、墨法、设色等等,都应该是我们要通过对传统绘画的学习来解析清楚、掌握到位的具体问题。
中级班学制及学费 : 2000元/人,计16课时
授课教师:孔燕郭树刚黎秋果
第一部分(七周 计14课时)
从沈周绘画技法到两宋绘画技法。
沈周的笔法汲取了北宋李成、郭熙、范宽以及明代“浙派”的硬朗和力度,下笔刚劲沉稳,顿挫跌宕,常以侧笔作斫拂式的短笔皴,同时又保留了董(源)、巨(然)和元人的浑厚含蓄,于凝重中见情致,于沉雄中见精微。笔力普遍纤弱的当下,学习沈周用笔无疑是一剂良药。沈周绘画承前启后,学习沈周可以起到从明清至宋元绘画学习的津梁过渡作用。
北宋知名的三张大图,一是北宋早期(约公元1000年—1024年之间)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用细密而尖锐的小斧劈皴表现出大山的雄浑苍莽。二是北宋中期(公元1072年)郭熙的《早春图》用前代人的各种方法归纳起来,以线作为最基本的皴法统筹,对水墨画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第三是北宋末期(公元1124年)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大斧劈皴法,明显可以体会得到是从自然高度概括归纳出来的一种大胆皴法,向更主观的笔墨过渡,后来被南宋马(远)、夏(圭)一派所发展。
南宋马、夏一派的山水画不同于北宋的苍茫浑厚,而成为了略带悲愁的诗意小景,为了诗意的弥漫,画面开始出现了空白,空白并不是没有,而是“实”的互动——“虚”,正是这种看似无形的空白,恰恰使画面更柔媚,更委婉,视觉上江天一色,水光接天,也更有诗意…通过学习,使同学们深入了解和掌握宋代山水画的绘画规律。
学习内容
(1)沈周长卷《水村山坞图卷》临摹技法。
(2)南宋马远、夏圭小品临摹技法。
(3)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临摹技法。
第二部分:写生(1课时)
依据风景图片指导山水写生中的笔墨转换问题。
山水画写生师法自然(师诸物)是实践学习传统经验,寻找和启发自我的必经之路,但山水画写生又不同于今天风景画写生的概念,对于山水画的写生和创作黄宾虹先生说:“造化入画,画夺造化”,夺造画即是得神韵,而又不拘于现实世界的形似,因此山水画写生就需要有特殊的观察理念以及剪裁取舍的功夫。北宋郭熙《林泉高致》中就比喻了山水画的这一特殊观察理念:“学画花者以一株花置深坑中,临其上而瞰之,则花之四面得矣…学画山水者何以异此?”按此句从“瞰”的观察角度立论,再结合郭熙提出的“三远法”,这样才能表现出“山有脉络,水有源头,路有回转”从而把握住山川的整体气象,所以说中国画是以“心象”为旨归的,因而表现出来的并不是我们直观的焦点透视法所看到的那个真实的风景,这便是所谓的“写意精神”,恰恰这一点造成了大多初学中国画者的困惑。“以形媚道”的山水画不论是从观察理念,还是具体的笔墨技法,无处不在反应独特的东方智慧——阴阳辨证法则。因此它不同于风景画,不必忠实于风景,这些都是写生中的重要观念问题,更是西方绘画教育进入中国后急需明确的问题。在面对真实山川做笔墨写生转换时,这类问题尤为明显。
第三部分:创作(1课时)
结合对传统绘画的所学指导创作。
中国画的创作要求笔法要老,画意要新,要有热爱新时代的激情,在这个基础上,创立前人所没有过的新技法,才能体现出新的时代精神。自古名垂青史的大家,代表他们所处的时代精神者,都有所创新,创新越突出,家数也越大,也越能和时代精神共脉搏、同呼吸。所以创作出既有传承法度又有时代新意的作品才是一个画家的终极目标。
前人一幅画经营下笔,上留天,下留地,中间立意定景,在极填塞中也具有空灵之致,所谓“疏可走马,密不容针”,这些都是宝贵经验的透露。至元代饶自然更著有《绘宗十二忌》,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山水画创作中诸多应该注意的问题,为历代山水画家所珍视:一忌,布置拍密;二忌,远近不分;三忌,山无气脉;四忌,水无源流;五忌,境无夷险;六忌,路无出入;七忌,石只一面;八忌,树少四枝;九忌,人物伛偻;十忌,楼阁错杂;十一忌,滃淡失宜;十二忌,点染无法。诸如此类山水画构成、笔法、墨法、设色等等,都应该是我们要通过对传统绘画的学习来解析清楚、掌握到位的具体问题。
高级班学制及学费:2100元/人 , 计16课时
授课教师:唐辉徐光聚郭树刚乔枕石
高级班教学宗旨与学习内容
第一部分(四周 计8课时)
宋元继承了唐人山水意蕴的同时,又去掉了唐代山水画青绿设色的装饰趣味,用成熟的笔法墨法去追寻万物的精神,“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达到了山水画的最高峰。作为中国画学习者,深入学习宋元绘画必不可少。北宋郭熙《早春图》元代王蒙《青卞隐居图》都是用前代人各种方法归纳起来,以线作为最基本的皴法统筹,对水墨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深入学习掌握会对我们的写生及创作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学习内容
(1)元王蒙《青卞隐居图》临摹技法。
(2)北宋郭熙《早春图》临摹技法。
第二部分(二周 计4课时)
依据风景图片指导山水写生中的笔墨转换问题。
北宋山水画家范宽曾在经年作画后感悟:“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我与其向别人学习不如向山川万物学习,我与其以万物为师不如自己精心思考仔细揣摩而出己意,这便是范宽在学习过程中从临摹至写生再至创作的心得感悟。
山水画写生师法自然(师诸物)是实践学习传统经验,寻找和启发自我的必经之路,但山水画写生又不同于今天风景画写生的概念,对于山水画的写生和创作黄宾虹先生说:“造化入画,画夺造化”,夺造画即是得神韵,而又不拘于现实世界的形似,因此山水画写生就需要有特殊的观察理念以及剪裁取舍的功夫。北宋郭熙《林泉高致》中就比喻了山水画的这一特殊观察理念:“学画花者以一株花置深坑中,临其上而瞰之,则花之四面得矣…学画山水者何以异此?”按此句从“瞰”的观察角度立论,再结合郭熙提出的“三远法”,这样才能表现出“山有脉络,水有源头,路有回转”从而把握住山川的整体气象,所以说中国画是以“心象”为旨归的,因而表现出来的并不是我们直观的焦点透视法所看到的那个真实的风景,这便是所谓的“写意精神”,恰恰这一点造成了大多初学中国画者的困惑。“以形媚道”的山水画不论是从观察理念,还是具体的笔墨技法,无处不在反应独特的东方智慧——阴阳辨证法则。因此它不同于风景画,不必忠实于风景,这些都是写生中的重要观念问题,更是西方绘画教育进入中国后急需明确的问题。在面对真实山川做笔墨写生转换时,这类问题尤为明显。
第三部分(二周 计4课时)
结合对传统绘画的所学指导创作。中国画的创作要求笔法要老,画意要新,要有热爱新时代的激情,在这个基础上,创立前人所没有过的新技法,才能体现出新的时代精神。自古名垂青史的大家,代表他们所处的时代精神者,都有所创新,创新越突出,家数也越大,也越能和时代精神共脉搏、同呼吸。所以创作出既有传承法度又有时代新意的作品才是一个画家的终极目标。对于山水画创作,前人留下了大量宝贵经验,南齐谢赫《六法论》中的“经营位置”就是针对创作中“构图”“布局”而言的,即合理布置画面,按作者的思想意图将要描绘的物象合理安排在画面上使之形成统一的画面感,做到主题突出节奏鲜明,纵情达意,东晋顾恺之也称之为“置陈布势”。
前人一幅画经营下笔,上留天,下留地,中间立意定景,在极填塞中也具有空灵之致,所谓“疏可走马,密不容针”,这些都是宝贵经验的透露。至元代饶自然更著有《绘宗十二忌》,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山水画创作中诸多应该注意的问题,为历代山水画家所珍视:一忌,布置拍密;二忌,远近不分;三忌,山无气脉;四忌,水无源流;五忌,境无夷险;六忌,路无出入;七忌,石只一面;八忌,树少四枝;九忌,人物伛偻;十忌,楼阁错杂;十一忌,滃淡失宜;十二忌,点染无法。诸如此类山水画构成、笔法、墨法、设色等等,都应该是我们要通过对传统绘画的学习来解析清楚、掌握到位的具体问题。
山水画的构成、创作、创新,所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黄宾虹先生说:“中国画的一切奥秘都在太极图中”,中国画有其正反合一的一系列义理和法则,如“开合”“宾主”“争让”“疏密”“繁简”等等,能在这些不变的法则之下万变,并不断探寻新的路子,传承古人笔墨精神的同时又能画出己意而又不落俗套,才可谓透过创作这一关。
课外研读
书籍承载着人类的文明,记录了历代先贤的智慧,读书是一个人陶冶情操,变化气质,提高层次最快也是唯一的方式。中国山水画是中国古典哲学精神的反应,诠释儒、释、道的精神,佛家的“明心见性”,道家的“修心炼性”,儒家的“存心养性”,皆是提倡修为自我,启发自我。读书并思考着,反省并批判着,最终使自己止于至善,这便是一个画家的状态,不肖于读书求证,只能是低层次的匠作。学习中国画者首先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是日后长进的基石,读书应是画家终生的课题,读书决定人格,决定画格,不做学问只见才情难有境界。鉴于此,推荐如下必读书目,以资学业:
(1)《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俞剑华)
(2)《中国哲学史新编》 (冯友兰)
(3)《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
(4)《黄宾虹画语录》
(5)《二十四诗品》(司空图)
(6)《苏东坡传》(林语堂)
唐辉
荣宝斋副总经理,荣宝斋画院院长,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中心研究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荣宝斋画院唐辉访问学者工作室、唐辉山水画研究工作室导师。
春山
千岩万壑
孔燕
出生于山东济宁,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荣宝斋,荣宝斋画院副院长,荣宝斋专家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师,国学频道特聘导师。
桃花源迹之三
归之三
洪大亮
又名洪志光,1966年生,安徽歙县人。荣宝斋画院美术馆馆长,荣宝斋画院教学部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黄山市洪大亮艺术馆终身名誉馆长。
洪大亮老师作品之一
洪大亮老师作品之二
徐光聚
1974年生于南阳。自幼随舅父彭茂先先习画,1997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1999年于炎黄艺术馆开设中国画临摹画室,2000年作品入选中国美协“第十五次新人新作展”,2002年参加“水墨状态·中国画邀请展”,2002年参加“庄园水墨”中国画邀请展,2003年参加中国美协“全国第二届中国画大展”,2003年参加中国美协“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2003年参加“当代名家16人邀请展”,2003年参加并策划“走近七十年代——传承与开拓二十人联展”。2004年参加“第二届高山流水邀请展”,及参加“水墨心象当代名家邀请展”,2005年参加“启航·水墨新锐提名展”,2006年韩国·大田举办“徐光聚山水画作品展”,及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林泉高致——徐光聚山水画作品展”。
沂山飞瀑六月寒朐山弥水焕新貌
黎秋果
湖南汨罗人,先后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炎黄艺术临摹画室,中国国家画院。现为李可染青年画院画家,荣宝斋画院画家。
探海石
望山公园
郭树刚
别署大罡,1975年生于山东昌乐。1992年始先后师从徐竟成先生、车天德先生学习唐楷及《芥子园画传》。1998年后在书法家曹一民先生指导下临习隶书及魏碑。自2008年秋北上荣宝斋画院师从程大利先生、郭不先生学习中国山水画。现供职于荣宝斋画院。
明月千山图
雪窗读书图
孙刚辉
字子卿,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学士学位,继而研修于荣宝斋画院,后入故宫绘画馆临摹古画十年,任故宫出版社艺术顾问,现为荣宝斋画院古画临摹讲师,程振国大画创作工作室班主任,山水画主题创作工作室班主任,山水临摹创作工作室执行教师。
四景山水图
乔枕石
原名修兴,曾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荣宝斋画院山水画主题创作班执行导师,陈钰铭 “水墨家园”创作班画家,河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郑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山水画艺委会副主任,河南省美术发展促进会理事。
乔枕石山水作品之一
乔枕石山水作品之二